道家與譚崔訓練法,剛好跟壓抑偽善的維多利亞時代、天主教與清教徒教誨形成對比,後者似乎正是許多西方人性生活不美滿的主因。

很多基督徒似乎認為如果覺得爽就不該做,或者要做就要為了傳宗接代,譚崔與道家信徒擁護的是相反的觀念:為了交媾的極度快感、陰陽調和、男女合一的體驗,為了淨化身體與伴隨而來的身心提升,也應該是一種享受。

從道家宗師的一貫教誨看來,「忍精不射」(射精控制術)構成了通往健康長壽最重要的道路。

唐朝大師孫思邈只允許自己交合百次中射精一次,結果他活到一百零 一歲。此理論基礎是,性交中避免射精能夠增加「男人身體在性興奮時分泌的增強活力、延緩老化的荷爾蒙數量」,因而「滋補」所有組織與器官,包括大腦。

道家說,如果射精頻率超過身體完全補充精液的能力,男人就會發生慢性疲勞、容易患病、暴躁易怒與其他能量不足導致的症狀,還會對伴侶喪失性慾,讓她們大失所望。另一方面,經常性交但極少射精,能維持男人的性趣與無限持續的性能力,直到他的伴侶完全滿足。

說得好,一點也沒錯。

「中年以上的男士無論身體狀況如何,每次射精之後身體會立即動用資源補充。精液主要的成分來源之一是腦脊髓 液,很多重要養分儲存其中,所以每天射精等於主動弱化稀釋腦脊髓液,結果導致記憶衰退、迷惑,以及其他被視為『縱慾過度』的症狀。年過五十之後,經常或每 天射精絕對會導致腦功能障礙(記憶衰退、反應遲鈍、憂鬱等等),脊椎也會變弱。道家傳統中的射精不是道德、哲學與自律的議題,而是合理配置日漸稀少的資源。」

1.jpg

印度譚崔像傳統中醫一樣,是一種全方位的儀式與醫療體系,旨在追求人類的完美,譚崔的性行為目標是在延長性交的狂喜中,體驗到「陰陽合一」。

對大多數男士,這需要一個平常不太被重視的能力:射精控制。

「當男人射精,就是隨著體液把生命力或能量釋出體外。」威廉‧柯林格在《跟隨生命中隱形力量的能量覺醒》呼應,「所以男人射精後的短暫空虛感真的是有根據 的。利用包括忍精不射的譚崔性愛修練,在此是指性交而不射精,就不會感到虛耗,事實上還會在事後感覺更加充實。就像電池充飽電或接受能量注入似的。此外, 他們可以更頻繁性交,時間更久,過程中享受更多樂趣。」

即使你選擇射出,還是可以「學著輕微高潮」。在射精前不要瘋狂地抽送,而是緩慢溫和地到達臨界點,體會特殊的釋放感,然後在射精結束之前刻意使力提肛並收縮陰莖,擠壓尿道,這樣能夠保留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精液,但仍有釋放的暢快感。

出自《亞洲勃起—從曼谷到北京,尋找終極春藥》/傑瑞霍普金斯 著

亞洲勃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S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